一场激烈的中超联赛因一次争议判罚成为舆论焦点。在南通支云与对手的比赛中,一次关键的“水球大战”般混乱的进球被取消,当值裁判组最初的判罚在赛后中国足协的评议中得到了支持。
事件发生在比赛下半场。当时场上积水严重,皮球运行受到明显影响。在一次进攻中,一名进攻球员在禁区前沿滑倒。与此同时,其队友在另一侧将球打进。当值主裁判第一时间并未鸣哨,示意进球有效,但视频助理裁判(VAR)介入审查。
经过长时间的录像回看,裁判最终改判,认定进球无效。判罚依据是那位首先倒地的进攻球员处于越位位置,且在队友射门时,他虽然没有主动触碰皮球,但其倒地的动作和位置干扰了防守队员的判断与处理球路线,构成了参与进攻的越位犯规。这一改判引发了进球一方球员和教练组的强烈不满,他们认为在如此特殊的场地条件下,此球应属合理进球。
赛后,中国足协裁判评议组对此关键判例进行了专项评议。评议结果认定,裁判最终的判罚决定正确。评议专家指出:“在该进攻发展过程中,一名进攻队员在越位位置倒地。其倒地行为发生在队友射门之前,并且其倒地的位置及动作,直接影响了一名防守队员移动上前进行封堵的能力与路线,此情形应视为参与了现实比赛、并从中获益,因此构成越位犯规。”
尽管场地积水属于客观因素,但竞赛规则对越位条款的解释清晰明确。此次评议结果再次强调了规则精神:即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,无论其是否有意识触球,只要其行为对比赛、对对方队员产生了实际影响,即属于违规。